跳转到内容

尾鳍Vicky:分镜拆解教程|商业级AIGC广告片《当咪咕AI遇上欧洲杯》

原创 尾鳍Vicky 2024年08月09日 16:44 北京

有的人要么五个月不更新,要不一更新就是五天一条……

Hello大家好啊,又是我。

怎么突然更新频率上来了呢?这个人是不是变勤快了呢?

好吧,不是我变勤快了,其实是因为这是存货,是6月中上旬的片子了,那会还是基本都是AI视频1.0时代的工具…

延期才发是为了不影响正常赛事播放,至于为什么欧洲杯都结束了我又延了快一个月呢?(学习AI+同时读博搞科研你们懂这种人生Hard模式双倍叠加的“快乐”吗 呜呜呜 ,我读的不是人工智能工科博同志们,是艺术类博士,完全两个领域啊哭😭

好了废话不说太多了,上片子!

本片海报为咪咕视频官方制作

《当咪咕AI遇上欧洲杯》正片

本片是为咪咕视频特别打造的AI欧洲杯官方宣传片, 感谢中国移动x咪咕视频的信任,因为这条片子在2024年欧洲杯期间,每场欧洲杯咪咕视频的赛前转播均会播放, 覆盖到了 千万级独立用户,观看次数达上亿。

这次除了视频正片,我还特意制作了分镜拆解版本的视频对比版,以及免费公开了所有分镜图的图片版本,不可将此内容用于任何付费课程,转载请注明出处,请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非常感谢。

《当咪咕AI遇上欧洲杯》所有分镜对比视频版

因为这次主要是分镜教程,所以文章内容也主要围绕着我们的分镜制作逻辑来。在制作本片分镜之前,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资料收集,梳理了欧洲杯不同历史阶段的名场面与关键节点,并做了很详细的技术测试方案。

大家知道有很多画面AI根本实现不了,但到底哪些画面AI无法实现呢,特别是这个还是个运动片,在我们六月初进行制作的时候,类DIT的AI产品根本都还没出来,还是在AI视频1.0的技术。

我们需要保证我们交付给客户的方案是能够执行的,所以在前期策划和做方案的同时,我们就会有专门制作AI分镜的人员同步进行测试,测试阶段会出大量分镜图,百分之九十的分镜图可能都不会用到最终正片里,因为我们就是为了保证正式制作阶段的时候,我们做的都是可实现、可落地的方案和分镜内容。我们会测试当时AI技术能力的边界,以及最佳的分镜实现效果,因为这是我们所有创作人员的共同目标——

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出不仅仅只是一个广告片,而是一个作品。

具体的分镜制作分为了五个篇章:

梦想篇:这个篇章我们主要采用了黑白影调,从法国巴黎小镇、创始人的描绘、到覆盖不同景别的球场画面,大家可以看到分镜逻辑的设计是从大的外景到小的内景,又覆盖到大的地球,又回到了局部的球场画面。分镜画面是有节奏且松弛有度的,能比较好地奠定整个影片的基调。

奇迹篇:这个篇章我们做了一个画面上巧思的设计,从黑白,到人物彩色、背景黑白,再到全彩色的变化,突出“奇迹”的主题。并落到经典的赢得比赛的场面上,氛围的营造上是从紧张到兴奋,大家从这里就可以感受到我们对节奏和情绪推进的设计是非常注重的。

温暖篇:这个篇章我们以经典的球员出场作为开始,给了非常多的观众反应镜头。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很多踢球的运动镜头并不能实现,需要体现“失败”或者“悲伤”的状态,可以用他人的反应来做角色出场的铺垫。从低落到观众给予球员鼓励,球员振奋,就只有十几秒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情绪的转折,一个小的叙事变化。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越长的片子越难做,短的片子也非常难做,因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情绪的转折和隐藏进叙事的小巧思,真的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爱的力量篇:这个篇章我们以局部特写开场, 逐渐带出球场的情况。全景部分主要呈现球员们互相支撑和保护队员的画面。其实老实说,我以前是不太懂足球的魅力的,也是因为做了这个项目,查了很多资料,包括XUN导给我补课,我才真切感受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爱足球,球场上的友情确实很纯粹,因为大家是真的一起经历过很艰难的时刻,这种类似“战友”的感情是很令人向往、感动和着迷的。

穿梭的记忆篇:这个篇章的情绪就是比较向上的阶段了,所以以一击射门进球作为开场,承接不同球场欢呼进球的画面。最后又落回到城市的夜景,因为咪咕视频转播欧洲杯的主题是,在咪咕的夏天,呼叫我的球搭子。所以整个落点会回到具有生活氛围感的城市。

以上大概就是整个影片的分镜制作思路了。不到一分半的视频制作,每一帧的镜头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每一个镜头都有它非常具体的含义,这也是我们对自己规定的制作要求和标准,因为我们愿意去精细化制作每一帧画面,不管是传统影视还是AI制作。

以下是主创列表:

监制:XC.SUN

制片人:Lincy Pan

导演:尾鳍Vicky

艺术顾问:Jason Lee

AI制作:希希叔叔、左一刻Zoik、子真子平、游艺、焦点

剪辑指导:志明

声音指导:李妍睿

特效:夏一川、高威濂

鸣谢:齐马橙、 吉川明静

特别提及的是,咪咕视频的宣发团队十分专业,他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需求和制作方向,反馈高效且有效。并在项目期间做了大量专业的沟通,促使双方共同配合来呈现当时最好的AI技术效果,最终的呈现 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

本片的主创团队均来自于北京电影学院与一线优秀AI艺术家,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制作,根本就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项目交付。

SUN导来自导演系、是实拍经验非常丰富的电影导演,作为本片的监制保驾护航;Pan姐来自管理系,专业影视制片人,有很多知名的影视制片作品,能在周期上作精准把控;

Jason是我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也是很优秀的AI艺术家,影片的审美部分由他来把握;希导也是非常优秀的AI艺术家,即靠谱又有才华,无数个夜晚都是他和SUN导陪着我肝的;

Zoik来自影视技术系,也是我经常合作的艺术家;子真子平来自视听传媒学院,兼具影视背景与AI技术探索能力;游艺和焦点是团队的吉祥物;志明是非常专业的剪辑师,我们完成了很好的工作配合;Ray来自声音学院,她不仅有电影声音制作的全流程能力,对AI声音相关的工具也运用得非常娴熟; 夏一川、高威濂均来自视听传媒学院,特效制作非常成熟; 吉川老师和齐马老师都是AI行业优秀的一线创作者,感谢他们的帮助。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AI制作还需要这么多人,其实这已经比传统的广告制作和影视制作少了很多了,如果要达到商用级别的制作标准,每个职位还是必须保留1-2个专业制作人员来负责和对接,否则很难在有周期交付要求的情况下,去完成高质量的制作。

大家真正地去走一遍商业制作的流程就明白了,这不是学生作业也不是个人兴趣创作,是真实地需要不同人员进行对接的。

因为一旦涉及到商业级项目的制作,我们就是在服务客户,也必须为客户负责,不能在每一步的制作出现纰漏和失误,必须为自己的专业负责。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所谓的成本而导致项目出现问题,因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规定周期内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当然了,如果周期长,也许可以不用用到这么多的人,甚至有的项目可能会剪辑声音包装都只交给一个人做,这种情况我的很多传统影视制作的同行和朋友他们是几乎无法容忍的,他们确实无法接受剪辑和声音都同一个人做……因为声音制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但AI制作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可能还达不到这种精细化制作的量级。不过我觉得还是得看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看不同项目的体量、难度和交付周期,也不可一概而论。

这个项目确实需要这么多人的原因是周期短、项目要求高,以及我自己非常重视前期策划、声音和后期的制作,所以认为还是需要专业能力强的人来完成对应部分的工作,毕竟AI不是万能的。

我不追求全部AI,只追求与AI结合的最好视听呈现效果。

我也相信AI的视听内容制作会走出一条属于它的发展路线。如果只是将AI生成内容简单地接入传统影视制作流程去降低成本,那可能真的太低估AI制作的能力了。

现阶段AI制作和传统影视最大的区别就是,目前的技术变化太快了。

在进行本片制作时,那会才六月初,Luma、可灵和Gen3都还没出来,等到我们交片前一两天的时候,Luma出来了,我们连夜替换了很多镜头,别提当时有多崩溃了。不过那会还是Luma DIT的早期模型,效果肯定没有现在好,但我相信,分镜制作的逻辑,是可以迁移的。

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视听语言、实拍项目的制作经验,到了AI制作的时代,同样受用。

希望大家真的能够去探索AI之下的视听内容,到底能不能有新的业务场景产生,它的未来不应该只是附庸,也不应该是噱头,它应该成为新场景下的一种新的生产手段,去满足新的需求,而具体的路径到底是怎样实现的,还需要大家一同探索。

这也是我对自己内容制作的反思。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的话,感谢你的点赞、转发、评论、在看,一键四连!

祝福你每天吃得好、睡得好、开开心心,身体倍棒!